|

现场展示农民画绣。
5月11日至15日,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日照元素亮相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日照市37个对外推介项目列入省重点推介项目,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产业,数量仅次于济南、青岛,位居全省第三。日照作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乡”之一,农民画绣在本届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进行展示。
日照农民画绣将农民画与传统的刺绣工艺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产品入选山东省外事礼品库,并被推荐为外交部礼宾司候选国礼。
日照市农民画绣创始人、农民画家赵家乐介绍,农民画原来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宣传员在画黑板报时画的图画,题材一般多是关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民画逐渐形成了一种美术风格,主要以颜色艳丽、造型夸张、图案饱满等为主要特点。不少热爱农民画的人一直在坚持创作,反映如今农民的现代生活。2006年,日照农民画申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家乐说:“日照农民画绣通过将日照农民画与刺绣工艺相结合,将日照农民画从单一的艺术欣赏,创新为具有实用性的文化日用品,彰显了艺术与实用的融合。”
日照市锦丽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创新农民画为突破口,通过与传统刺绣工艺的结合,改变了农民画原有的传播形式,拓展延伸了其艺术产业链,形成了一条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新路。其产品入选山东省外事礼品库,并被推荐为外交部礼宾司候选国礼,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赵家乐8岁时学习传统绘画,后来接触农民画便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09年,他觉得农民画较难走进百姓家中,产生了将农民画与刺绣相结合的方法。“这样一来,制作出的画绣、桌布杯垫等更具方便性,也可以更好地推广传统民俗文化。”赵家乐说。受父亲的影响,赵家乐的女儿从美术类院校毕业后,也学会了制作农民画绣。
一幅边长85厘米的正方形农民画刺绣,竟需要百万针才能绣出来!通过手工绘画、制版、转化为机器加手工刺绣,雕扣镂空等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
“这其中两个步骤最关键,一是得手工绘画出高质量的农民画,再就是刺绣时不能出现瑕疵。”赵家乐说,“现在刺绣主要靠机器了,一幅普通的画绣往往需要上百万针才行。”
参加此次博览会,赵家乐表示,开阔了眼界,也与多个省市的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收获颇丰。
5月18日,第七届广州国际艺术交易博览会将举行,赵家乐将赶赴广州参会。记者 张永斌 陈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