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是日照发展非常关键的五年。着眼日照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使命,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个目标、三个导向、五大战略”总体发展思路,提出,要在日照“三十而立”、“甩掉沿海欠发达帽子”的基础上,到2021年,力争实现“双增双突破”,使日照与全省第一方阵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市党代会、市“两会”提出,到2021年,日照要争取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6年分别增加1000亿元和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0亿元。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其中涉及的四个经济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的是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一个地区财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公共预算收入的多寡,决定着它在城市建设、民生支出、契税优惠等方面的投入,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条件。
而工业增加值则是计算工业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那么“双增双突破”对日照,意味着什么?
实现“双增”,意味着今后五年日照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必须分别达到9.3%、12.2%;实现“双突破”,意味着今后五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必须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必须达到2000亿元,比2016年每年净增400亿元。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实现“双增双突破”的目标,绝非易事。发展中我们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制约发展的短板还比较多,工业化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发育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与沿海城市地位不相称;县域经济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人才支撑能力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等等。
然而,实现这个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日照被国家列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随着航空、高铁时代来临,日照空港新区、中澳(日照)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平台的加快搭建,山钢日照精品钢基地的建成投产,“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头号工程的深入实施,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的陆续上马,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将显著增强。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6%,均居全省第二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近几年一场场硬仗的洗礼,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在2016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日照市群众满意度得分从过去的全省下游跃居全省前列,其中干部表现位列全省第一。
“双增双突破”五年长跑,先定一个年目标: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
今后五年,日照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必须比别人洒下更多汗水,付出更多努力。只要我们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真刀真枪”地干起来,“双增双突破”将一定会实现。到那时,日照的综合实力将会上一个大台阶,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城市更美丽,人民生活更富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定会为这座城市而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