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受市政府委托,市财政局局长胡怀新向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报告2014年市级决算情况。
报告显示,2014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201万元,属地税收市级分成收入344022万元,加中央税收返还和中央、省专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等105887万元,收入共计572110万元;当年支出549472万元,加上解支出、结转下年支出及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2026万元,支出共计571498万元。
2014年预算执行效果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夯实收入增长基础。筹集资金2. 78亿元,突出支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节能环保、人才引进等。设立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为121家小微企业发放补贴券100万元。开设“财政增信优惠贷”,为798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7.5亿元,减少企业利息费用6000多万元。争取上级专款和转移支付资金61.17亿元,并在“营改增”等方面争取了较大的政策支持。
二是加大民生保障服务力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对民生事业投入。2014年市级民生支出27.08亿元,占市级财政支出的49.29%。市级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保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三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落实资金2.2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资金3.17亿元,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5.6亿元,保证淄博路道路及地下设施和中心商务区等城建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落实资金4.5亿元,用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8.29亿元,支持日照机场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财税改革。扎实做好“营改增”试点,全市6764户企业纳入改革试点,整体减税4.12亿元。全面推进综合预算,预算单位所有非税收入与单位支出脱钩,市县两级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清理规范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取消市级专项资金22项;压减市级部门单位结余结转资金3.5亿元,压减财政暂存款4.8亿元。健全政府债务归口管理、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制度,探索政府举债融资新机制,初步形成“借、用、还”一体化管理格局。
五是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从预算编制环节就突出资金绩效管理,对绩效目标不明确、不合理的不列入预算。通过投资评审、专家论证等方式,严格项目立项和预算审批,评价结果与预算挂钩。建立公务卡应用月度通报制度和公务卡使用与预算挂钩机制,2014年市级公务卡刷卡消费额同比提高1.98倍。
结合市审计局局长刘树东受市政府委托作的2014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看,2014年,全市各级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财税部门严格财政支付管理,集中财力保障民生,市级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
市审计局重点对市财政局组织市级预算执行、市地税局税收征管、部分市直部门单位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等进行了审计,同时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养老服务业建设等工作阶段性进展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报告指出了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是有些财政资金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部分纳税单位欠征税款未全部及时征收入库;个别政府投资项目合同签订不规范,造价控制不严;有的部门单位存在预算追加无批复问题,预算约束力不强、超预算现象较为突出等。对此,报告从加大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强化财政收支绩效管理、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审计建议。
胡怀新坦言,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加之新的经济和财源增长点不足,全年收入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刚性增支因素较多,特别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落实民生政策,支持稳增长、调结构等,需要增加大量支出,2015年全年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执行市人大批准的2015年预算和有关决议,不断完善财税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努力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