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互联网+在山东”全国网络媒体采访采风团来到日照。围绕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借助“互联网+”创建“智慧城市”等问题,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高月波接受了舜网记者的专访。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山东全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狠抓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对于日照市来说,过去一年,从生产增速、经济效益、产业结构、重点行业等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哪些成绩?面临哪些实际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高月波说,过去的一年,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我市也深受影响,但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1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6个和1.3个百分点,居全省17市第三位;三次产业比例为8.6:50.4:41.0,服务业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据了解,作为日照市经济的主体,工业经济稳定发挥至关重要。2014年,日照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6%,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对全市经济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2014年过百亿元的产业8个,分别为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及配套、粮油、石化、浆纸、水产、建材和电力,汽车及零部件连续两年成为第一大临港产业。目前,已形成钢1200万吨、汽车75万辆、发动机80万台、自动变速箱100万台、浆纸218万吨、大豆加工850万吨、油品加工1450万吨、食用糖240万吨、海产品57.3万吨的年产能。
日照的企业也在逆境中前进。2014年,过亿元的工业企业258家,过10亿元的38家,过20亿元的23家,过50亿元的11家,过百亿元的7家华。利税、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为158家和105家。扶持重点企业60家,7家企业列入2014中国民企500强,分别为晨曦、日钢、昌华、海汇、五征、兴业和中瑞物产。
高月波说,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制约因素增多,资金等生产要素趋紧,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人才和创新支撑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县域经济等“短板”仍然存在,深化改革、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
在围绕稳速提质增效升级这一中心任务,日照市经信委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高月波说,稳速方面,我们在突出抓好煤电油运气、资金等生产要素保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新增长点落实。2014年,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有序推进,日钢高档薄板、大H型钢、森博液体包装纸等126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钢铁深加工能力450万吨、液体包装纸产能30万吨。提质方面,重点抓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创新工作。2014年,全市开工在建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75项,投资同比增长12%;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65项,技术创新投入同比增长11.9%.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日照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利用三年时间组织实施125个重点项目,投资1575亿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重点产业,筛选实施21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增效方面,我们主要是保持汽车及零件、机械等产业的稳定发挥,来弥补粮油等部分受国际市场影响大的产业缺口,保证整体经济效益不出现大的波动。2014年,我市汽车产业利税同比增长20.2%,机械行业利税同比增长20.5%.比如机械行业的金马集团,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多年来效益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利税同比增长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