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初,国务院下发通知,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意味着新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这也是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地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据悉,西海岸新区设立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对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从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 ,青岛、日照、潍坊正按照“铁三角”的区域发展框架抱团发展。随着西海岸新区的获批、青岛核心能力的提升,日照作为其直接受益者之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极有可能实现一次新的跨越式发展 。
共赢发展 港口“趋同”,形成跨地域、大规模产业集群
“日照和西海岸之间,极有可能形成一个跨区域、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就看双方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了。”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刚说。刘刚表示,西海岸获批国家级新区之后,在资源配置上会有政策性优势,但两地的临港产业在设计规模、业务方向 、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性、趋同性。不可否认双方存在竞争性,但是另一方面,类似的港口功能也带来类同的临港产业,两地临港产业集群的现有规模还相对较小、区位相邻,两者合流的话,也会形成集群化发展的共赢效果。
多年来日照坚持以港建市的发展战略,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临港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西海岸新区也将董家口临港产业区作为六大经济功能区,因此两地的产业结构趋同。此外,两地临港产业都以经营矿石、钢铁、石化等大宗散货的企业作为业务对象,日照港(600017,股吧)和董家口港在吨位设计、发展规模方面同样具有相似性。
另外,日照港和连云港(601008,股吧)的业务腹地同为鲁南一带,但是连云港具有江苏省提供的物流补贴的政策优势,吸引了部分业务流向连云港。董家口港的腹地尚不明显,其壮大后,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截留一部分原先流向连云港的业务,对日照港的冲击可能没有想象的大。另外,日照港和董家口港两大港的共同发展,也可能在山东半岛北部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港口物流中心,形成更大规模的“极化”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更大规模的客户群,两者“共赢”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咱们日照港当地的产业集群包括日钢、中石油、中石化等,董家口港的也差不多是这些。”刘刚说 ,这个新的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必然会吸引更大的客户量,开拓出更大的市场,极化效应会不断扩散,最终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
生态共建 趋利避害,打响黄金海岸线“保卫战” 让日照市民引以为豪的国家4A 级风景区森林公园,素以碧海、蓝天、金沙滩著称,其75.8%的森林覆盖率和绵长的海岸线是日照旅游“金名片”上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它位于日照北部,是全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一部分。海边风向以北风或偏北风为主。为此,日照将港口和钢铁、石化等临港产业布局在本市南部以减少污染。
西海岸新区位于日照市以北,为了保护当地的环境,西边海岸新区也想把自己的临港产业布局在新区南部。但新区的南部,毗邻市区北部,紧靠国家森林公园。由北往南的海风,将对日照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倘若西海岸新区的南部港口出现漏油事件,那么其对日照的国家森林公园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日照和西海岸新区腹背相连,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专家建议两地趋利避害,采取生态共建的战略方针。“双方都应该理性地面对这个生态环境问题,一旦西海岸新区破坏了我们的森林公园,也等于破坏了共同的森林氧吧,撕裂了共同的"绿色之肺"。”刘刚说。
置业投资 又多一张“选票”,合力打造中心商业区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西海岸新区正在着力打造它的高档生活区。”刘刚说,“对我们日照市民来说,如果发展得好,那么我们就又多了一个选择,市民去西海岸投资置业、就业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为日照和西海岸之间的交通便利、距离又近,西海岸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日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投资空间,市民手中无疑又多了一张“选票”。
刘刚指出,目前日照和西海岸都没有特别突出的中心商业区,两地都存在争做中心商业区“第一把交椅”的可能性,但如果两地协同发展,生活区彼此开放,也有可能对两地都会产生积极作用。两地的消费群也会互相吸引和流动,两个商业区互相配合。“在日照没有的东西可以去西海岸买,同样西海岸的市民也可以到日照来消费。就好像北京市民可以去西单买东西、也可以去王府井(600859,股吧)购物”。市民在购物、就业、投资等方面的选择权都在扩大。同时,人口流动、交叉购物在无形中会影响两地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市场,长时间的消费合作,势必催生出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心商业区。
推进城市化 产业趋同性,加速城市化进程
目前,重化工产业在两地的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都相当可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两地的人口密度都相对较低。但如果两地的人口相互吸引,那么人口规模就会加大,就能供养更大的城市群。便捷的交通和较短的距离为两地结合到一起,提供了条件。“日照和西海岸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都相对较低,都需要推进城市化,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活和消费空间还是有可能,那么两地市民可以共同享受到城市资源。”刘刚说。
日照和西海岸两地的城市腹地会有部分重合,所以市民在购房、购物、就业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选择空间,甚至会出现跨区域人口流动和交叉置业。此外,上文中提到,两地的产业结构相似,产业趋同性较高。“吸引人才最好的条件,就是到另一个新地方也能找到类似的工作,两地产业趋同性就是最好的条件。”刘刚解释道,如此一来,两地的产业发展平台扩大,两地的城市化进程都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城区规模迅速扩大。
“对接青岛,本来就是日照发展最基本的城市构想,两地交通便捷性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刘刚说。刘刚还认为,促进两地城市化、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宽容的政策 、便捷的交通。
专家建议
新形势下产业合流、协同治理
刘刚表示,西海岸新区的设立,这是自201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后,对深入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全面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我们日照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如何在新的战略形势下,趋利避害 、合作共赢,实现跨越式发展,让更多的市民受益,是我们最该思考的问题。对此,刘刚提出两点建议,即产业合流和协同治理。
“产业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合流,也就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的临港产业集群。”刘刚说。刘刚认为新的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必然会吸引更大的客户群,甚至把全国各地的同类消费群都聚集到这里。产业集聚必将开拓出更大的市场,集化效应会不断扩大,衍生出扩散效应,最终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产业增长级。
同时刘刚认为,日照当地政府应该对两地的商业、产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政策环境,推进相互配合的协同治理。“所谓协同治理就是双方形成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或者有高于双方的管理和仲裁体制。否则,一旦形成"两不管"的交叉区域,或者双方出现"以邻为壑"的局面,对两者发展都有弊无益,所以对双方而言,面对现象,通力合作、并肩协作,扩大共同利益,推进共赢,是比较理性的选择。”刘刚说 。
解密西海岸新区
2014年6月9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批复》,批复同意时间为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胶州湾西岸,包括青岛市黄岛区全部行政区域,其中陆域面积约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
西海岸经济新区处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核心地带,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欧亚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与日韩隔海相望,具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面向太平洋(601099,股吧)的区位战略优势。国务院批复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全面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深远海开发与陆海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海岸新区六大经济功能区主要包括:保税港区拓展区、中德生态园拓展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海岛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琅琊人文宜居区。
文/图 记者 陈平平 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