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黄页网站联盟: 济南| 青岛| 临沂| 日照| 烟台| 威海| 滨州| 德州| 潍坊| 枣庄| 淄博| 菏泽| 济宁| 泰安| 莱芜| 聊城| 东营| 即墨

日照黄页网五莲站
首   页| 企业家风采| 资讯频道| 人才频道| 信息超市| 网络推广| 网站知识| 乡镇之窗| 网上登记| 企业留言| 自助建站| 最新加入
关键词: 区域:  
旗下网站: 日照买房网 日照酒店网 日照汽车网 日照家居网
  日照钢铁网 日照建材网 日照旅行社网 中国绿茶网
  日照律师网 日照食品网 日照医疗网 日照美容网
新闻类别
       日照经济新闻     
       日照旅游资讯     
       商务频道     
       企业最新报道     
       黄页软文     
       人才招聘     
       日照概况     
       趣味知识     
       电子商务     
       日照外地名人     
       房产资讯     
       健康生活     
       旅游线路     
       景区景点     
  信息类别
全班69人1人留日照 城市发展遇人才危机
来源:日照黄页网人才频道 发布时间:2014-5-24 8:30:51 阅读:2267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日照市大学城拥有曲师分校、山体、济医等8所高校,每年大学毕业生近2万人,然而真正留在日照的却属凤毛麟角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 ,除了一些家在日照的学生外,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回家乡或者去别的城市就业,有的毕业班全班69人,能够留下来工作的甚至只有1个人 。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不完全统计,每年留在日照的毕业生占不到总人数的30% 。为此,日照市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出台了很多就业保障及创业激励政策,以挽留人才。

  个例>>>

  毕业班69人仅1人留日照

  “全班就我一个人留在日照工作了,而且不一定能长久待下去。”2013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外语学院的小胡,毕业时决定留在日照发展,但受专业限制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一家与自己专业毫不沾边的印刷企业里工作了近一年后,小胡当初留在日照的决心有了动摇。“我现在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除了吃饭、租房子,基本上剩不下什么钱,我也不知道继续留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与小胡不同,读书在日照、工作在外地的高校应届生每年比比皆是。据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的专业对口性很强,就业率算是比较高的,但是近几年留在日照工作的毕业生越来越少。“即使第一年在日照上班了,第二年、第三年熬不住走的学生也非常多,真正能够坚持留下来的少之又少。”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财政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2011级40名毕业生仅有3人留在日照;而2013年该专业35名毕业生,留下的只有2人,而留下的这几人,所从事的工作全部与专业无关。

  “之前我们班里有一个人留在日照工作,但是干了几个月觉得没前途,就回老家了。”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2013年毕业生赵文华告诉记者,全班一共69个人,毕业时只有一个人选择留在日照发展,但是没过多久,这个同学也离开了日照。“可能是我们所学的专业问题,能够适合的工作单位太少了,继续待下去前景堪忧。”赵文华说。

  人物>>>

  买不起房没有归属感

  “日照有日照港(600017,股吧)、日钢、亚太森博、电厂等大企业,但是给我们提供的对口岗位却比较少。”小林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学生,已经在日照工作近三年了。他告诉记者,上学时他就在外面实习,对日照这座城市的喜爱成为了他留在日照的最大动力。除了他之外,班里还有两名女生留在了日照,其余的全部回了老家。

  找工作时,小林给日照的几家大企业分别投了简历,但是结果让他失望。“有的直接拒绝了,有的干脆没任何回应。”迫切想留在日照的小林通过实习时老师的关系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做“临时工”,虽然所从事的是与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但是好歹能在日照有个立脚之所,这让小林充满了希望。

  但是离开学校之后,小林才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毕业工作到现在,除去吃饭、租房以及杂七杂八的费用,小林每个月工资剩余从800块涨到了1000多块,这个局面让小林觉得沮丧的同时又有点进退两难。“这么点工资别说是买房了,买间厕所都很困难。”小林自嘲地说,工资低房价高的矛盾让他的压力非常大,“即使凑齐了首付,每个月的房贷也成问题。”于是,小林萌生了回老家的念头。“家里想让我回去早点成家,像我这样在日照耗下去实在太难了。”

  小林告诉记者,身边像他这样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记者采访中了解到 ,除了一些大企业工资福利稍好点之外,目前日照刚毕业学生的月工资收入多在2000元左右,除去吃饭、租房、交通费等所剩无几。而日照市房价水平则一直是居高不下。在中国指数研究院4月份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表中,日照市4月份住宅均价为6718元/平方米。低收入 、高房价让毕业生犯了难,“没有房子哪还有家?总觉得在日照没有归属感。”小林说。

  矛盾>>>

  大学生难就业企业“吃不饱”

  记者从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看到 ,在全省的毕业生流向统计中,日照的高校毕业生留在日照就业的比例不足30%。“实际留下的毕业生可能更少。”日照市人力资源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日照市每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在1万人左右,这其中日照生源毕业后返回日照以及从其他城市吸纳过来的人才就占到了7000多,以大学城每年2万毕业生的数值看来,留下的人才不足30%。

  一方面是日照的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纷纷离开,另一方面日照的不少企业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犯愁。据人社局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几次大型招聘会上都出现了企业“招不满人、学生就不了业”的情况。除了学生的主观原因外,目前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存在出入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

  “除了文员、后勤等对专业要求不高的岗位外,一些专业性强的岗位不太好招人。”日照市一企业负责人赵先生介绍,他们企业属于对外贸易行业,需要大量的会计、国贸等专业性人才,但是在实际招聘中却发现对口专业的学生非常少。“我们虽然没有专业歧视,但是总不能找一些艺术、文学专业的来当我们的会计吧?”

  记者采访中得知,不少留在日照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的都是与自己所学专业不搭边的工作,用小胡的话说,想找个工作或许没问题,但是找一个对口专业的工作却“难于上青天”。而在青岛、北京等城市,由于产业结构比较丰富,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对口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大量毕业生选择换城市发展的原因。

  观点>>>

  城市蓬勃发展需要人才支撑

  “日照高校毕业的学生留下来就业的比例较低,是日照产业结构与学校资源不配套所致。”日照市经信委一位姓李的研究员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日照市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比重扶摇上升,但是支柱产业仍然偏向于重工业以及该行业所配套的港口、外贸业。“而大学里的专业设置往往按照国内最先进的标准来设置,日照很多学校的优秀专业在国内可能很好就业 ,但是在日照却找不到工作。”

  “很多专业你去青岛或者临沂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相对日照来说,那里的就业机会多,人家凭什么不去?”这位研究员告诉记者,相对日照来说,青岛、临沂等地的经济、城市发展更为成熟,产业结构也更为丰富,给大学生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更受毕业生青睐。

  日照大学城内培养出的高校人才难在日照就业 ,这一方面凸显了日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成为日照发展的拦路虎。曲师大日照校区一位负责毕业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感叹,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才,合理的智能结构,可以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更能够加速城市建设的进程,吸引人才前往。而日照大学城“培养人才留不住人才”的尴尬局面必将拖慢日照的发展进程。

  日照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科工作人员则指出,人才的外流使一些高技术含量和现代服务业的岗位优势无法凸显,给招商引资也带来了一定影响。目前,日照市政府也已经意识到近年来“留不住人才”的情况,并且在努力挽救这种局面。

  举措

  创业、租房享补贴多管齐下广纳人才

  记者了解到,针对人才外流会影响日照发展的情况,日照市政府也一直在推行各种政策,力图敞开门路广纳人才。例如,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放心保)的,补助每人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执行期限截至2014年年底。结合创新社会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等。

  另外,针对企业职位少、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日照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拓展“三支一扶”计划服务范围,开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文化、贫困村推进等基层服务岗位,落实和完善服务期满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创业带动就业一直是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日照市政府为准备或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 、创业导师、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开业指导、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费减免、政策补贴和数据信息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据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日照人力资源市场将举办96场招聘活动,其中公益性招聘活动49场次,周六市场化招聘活动47场次。在招聘主题设置上,除设立春、夏、秋、冬四季大型综合类招聘活动之外,还设立了民营企业招聘专场、实用技能型人才招聘专场、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专场、经济管理类人才招聘专场等,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更有针对性的招聘、求职提供便利。

  “任何城市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努力,希望能够留住人才一起建设日照。”日照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各项政策的出台实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但是城市的发展、产业的升级换代需要时间,如何留住人才,是政府部门还需仔细思考实践的重大课题。 来源:半岛都市报 /记者 侯彦平


版权所有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支持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地址:五莲县安阳路001号(实验中学对过) Email:rz96114@163.com  联系电话: 13863309456 0633-2222114     访问统计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