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黄页网站联盟: 济南| 青岛| 临沂| 日照| 烟台| 威海| 滨州| 德州| 潍坊| 枣庄| 淄博| 菏泽| 济宁| 泰安| 莱芜| 聊城| 东营| 即墨

日照黄页网五莲站
首   页| 企业家风采| 资讯频道| 人才频道| 信息超市| 网络推广| 网站知识| 乡镇之窗| 网上登记| 企业留言| 自助建站| 最新加入
关键词: 区域:  
旗下网站: 日照买房网 日照酒店网 日照汽车网 日照家居网
  日照钢铁网 日照建材网 日照旅行社网 中国绿茶网
  日照律师网 日照食品网 日照医疗网 日照美容网
新闻类别
       日照经济新闻     
       日照旅游资讯     
       商务频道     
       企业最新报道     
       黄页软文     
       人才招聘     
       日照概况     
       趣味知识     
       电子商务     
       日照外地名人     
       房产资讯     
       健康生活     
       旅游线路     
       景区景点     
  信息类别
卢振达:不老的忠诚
来源:日照黄页网 发布时间:2012-7-9 8:20:42 阅读:4660

□卢振达简历


    卢振达,著名冶金专家。1941年11月出生于日照市岚山区王家庄子。1954年9月—1957年9月就读于日照一中(初中);1957年9月—1960年9月就读于莒南一中(高中)。1960年6月—1965年12月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现北京科技大学,5年半学制)。1965年1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宁夏石嘴山市905厂即今中色(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工作。1966-1972年从事钽铌湿法工艺研究,任技术员;1972—1979年从事超导材料及深低温研究,任专题组长;1980—1982年从事钽铌火法生产新工艺研究,任专题组长;1982—1995年任钽粉车间党支部书记兼车间主任;1995—2003年任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二分厂厂长。1982年晋升工程师;1988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5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聘为中南大学粉末冶金专业校外硕士生导师。1992年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3年被全国总工会、国家计委授予全国合理化建议及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分子;1994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6年荣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1996年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7年荣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一等奖;1999年被授予宁夏石嘴山市科技明星称号;2000年荣获国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创新奖;2003年荣获国家专利局优秀专利奖。

    一切并不遥远。1965年底,卢振达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稀有金属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后主动申请到905厂工作。905厂地处大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一片半沙漠半戈壁之处,符合靠山隐蔽、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政治条件。该厂从事钽、铌、铍稀有金属的研发和生产,为当时军工和原子能核武器的发展提供特种材料的,刚刚新建的国内唯一一家为军工服务的企业。
    那是物资极度匮乏而政治热情高涨的年代,也是忠诚和奉献的年代。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茫茫戈壁,光秃秃的贺兰山,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常常是风沙漫天,沙石飞扬,连一条通往外界像样的路都没有。四十余孔窑洞便是职工的安家之地。然而,就是在这里,却汇集着全国三十余所大学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一百多名刚退伍的军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经过两代人,47年的不懈努力,今天,企业已从最初的二百余人,产值几百万元的配套军工企业发展成六千余人,年产值近6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中色(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卢振达在905厂工作的四十余年里,经历了企业从创业到腾飞的全过程;经历了创业者的艰难到两代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也经历了创业者高度的政治信仰,执著追求,勤奋工作到政治信仰的危机。同时,他也欣慰地看到,在艰苦环境条件下,靠自身努力打拼出来的905人正走在邓小平所提出的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两代人的努力,已使905人对世界钽、铌、铍行业,中国钽、铌、铍行业,地方的经济发展、繁荣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我们新老两代人,以自己的信仰、拼搏和汗水,实现了‘爱我中华’的口号,为此,我感到很自豪。”

    谈起激情澎湃的岁月,卢振达很是激动,“四十多年来,我为什么始终热爱这个企业?热爱905就是热爱自己的家,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我在感情上为什么始终眷恋着这片曾经‘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那是我的信仰、青春、汗水播洒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儿女赖以生存和充满希望的地方。我作为在905生活、工作了四十余年的老同志,虽然也吃了不少苦,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我确实是努力了,有过不少成绩,得到不少荣誉,享受着小康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报效祖国、报效党的理想,因此我无怨无悔!”
    是的,这是一名忠实追随的老共产党员的心声,更是许多当年投身三线建设的老同志、老党员们的心声……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就是思想、理想、信念。卢振达是在政治年代成长起来的,经历和见证了许多政治运动。在浓烈的政治教育熏陶下,他对祖国、对党有很深的感情。由于从小家里生活不富裕,父母、哥哥仍全力支持他上学。1954年,卢振达在日照一中读初中,就享受有限的助学金名额。高中、大学也都享受国家助学金,享受部分学杂费减免,否则根本就上不起学。在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关怀下,他长大成人,直到申请到偏远的905厂工作。他是在祖国、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报效祖国、报效共产党也就成了他的信念,“因为国家和共产党对我有恩,这就决定了我的命运是和祖国、党的命运绑在了一起。即使国家出现了困难,党走了弯路,我也能正确对待,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儿子是从来不嫌母丑的。”上大学五年半期间,卢振达春节从来没回过家。1962年春节年三十,他是在宿舍里补了一夜的棉袄渡过的,“我不觉得苦,感到能到北京上大学已是极大的幸福。”到荒凉的大西北905工作,怨谁?他谁也不怨!因为是自愿报名,“多次写申请要求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此,他还专门写信告诉父母,以此地的艰苦为自豪,认为这最能锻炼自己。好儿女志在四方!是那时代的口号。父母也很支持,并且还给予很多鼓励。

    “文化大革命”中,卢振达受到严重冲击,住牛棚、挂牌游街批斗、劳动改造,吃了很多苦。有许多人同情他,保护他,直至最后平反,还他清白。因此,他对“文革”这段经历虽记忆犹新,但他从无怨恨。包括整过他、打过他现在仍健在的人,他仍以平常心态对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就是因为有一种精神在支持自己,那就是相信党、热爱党、理解党、支持党。“理解万岁嘛!何以才能理解?只有相信党、热爱党,才能理解党的正确和错误,才能按党的要求去做,才能起到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如此才能和党的利益、祖国的命运风雨同舟。”他说,党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就像我们企业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是职工的利益。“我认为报效祖国、报效党,就是要落实到报效企业、热爱企业,勤奋工作,追求在事业上为企业做贡献,以厂为家,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只要为了党、为了国家、为了企业,个人最终会得到回报的。”当卢振达和他的同事们四十余年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中国的钽、铌、铍行业在世界同行中几乎没有名分,而现在已跃升为世界三强之一,更是国内老大。为国家争了光,挣了大量外汇,为国家和地方增加了大量税收。石嘴山这个地方也因有905厂而有名,因有905厂而更加繁荣。而他也因身为905厂人而感到荣耀、自豪!
    回想过去,他也在反思自己,在905厂四十余年,经历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扪心自问:我吃亏了吗?没有!他从没有吃亏的失落感。自从到905厂工作以来,他四十余年从没回家过春节。父母健在时,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回家,而现在有时间了,有路费了,交通方便了,也有条件了,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但现在已经没有父母了……他不后悔。担任分厂领导22年,节假日、周末很少休息,几乎没有安心过一个春节,他不后悔。1991年母亲病重住院40多天直至去世,来信告诉他不要惦记,不用回来,怕影响他的工作。当时正值企业二次创业的开始,他是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的关键人物,实难离开。他没能见到慈母最后一面,虽很遗憾,但技改和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没后悔。他从不计较名利,从不计较获奖排名,不争权夺利,从不向领导张口伸手,这些他都不后悔!因为他要实现实实在在报效祖国、报效党的信念。他在尽自己的努力去工作,他在为中国的钽工业走向世界而努力,为企业的二次创业腾飞而努力!


   人生都是有目标和追求的,因而人都要有点精神。“报效祖国、报效党就是我的目标、追求。”有了这种精神,卢振达才和许多老同志一样,来到环境、生活艰苦的905厂,并以默默无闻的敬业奉献精神,为中国钽、铌、铍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标和追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和牺牲。“我们上一代人奉献的是流血牺牲,我们这代人奉献的是埋头苦干,那下一代人奉献的是什么呢?没有比信仰更重要的事。而实现信仰的途径就是调整心理平衡,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工作。”

  人活着就是要做点事

    人活着就得做事。要做好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敬业。“敬业必然要有付出和牺牲,上一代人的付出和牺牲,才有我们这一代人的现在,而下一代人的美好希望就要靠我们这一代人的付出和牺牲”,卢振达说。
    卢振达是学稀有金属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的,而905厂的主业就是钽、铌、铍冶炼加工,属于稀有金属,因此专业对口的卢振达愿意在905工作。尽管经历了十年文革,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受到冲击,或破灭了理想、信仰,大批离开了这里,也有人因“文革”而死在这里,但卢振达仍然坚持留了下来。在文革期间,由于他也受到严重冲击,对他打击很大,也曾犹豫过想离开这里,换一个环境,但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调走的机会,他还是决定干自己热爱的专业,实现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他继续踏踏实实做自己必须要做的事。
    人要学习做点事,首先要学会虚心学习,特别注意向实践学习。他和许多有经验和威望的老工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严谨态度和经验知识;从老工程技术人员那里学到了大量的钽、铌冶炼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信息;他也长时间带头跟班劳动,从一线生产工人那里学习生产知识和经验,和他们融洽相处,从不轻视他们。他不怕苦不怕累,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和提高产品质量,常常是几天几夜连续做实验,分析数据,统计图纸。在技改施工现场,亲临指导、监督,每天都累得两腿发抖。从1980年到2003年,卢振达先后主持完成了五代电容器钽粉生产新工艺的研究,主持完成了钽粉的四次技术改造工作,形成核心技术9项,参与申请专利6项,终于使中国的钽粉末冶炼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水平达到世界同级先进水平。他先后从技术上和组织上领导完成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国家863项目,为我国军工及电子工业的发展、自治区工业发展和带动相关领域的全面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二次创业的成功和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此,他也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本行业的专家,多次被评为厂级劳模、优秀干部、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江泽民、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诸多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企业视察过。

    1991年,卢振达与领导第一次去美国考察,真正感受到我国钽铌冶炼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责任和义务,什么是压力和挑战。位卑未敢忘忧国。“为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我们一定要快速迎头赶上去,必须要拼一把。”为此,企业下决心打翻身仗,搞二次创业。他领导的钽分厂不分昼夜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钽粉生产和技术、质量每两年上一个台阶,用10年时间跨越了30年差距的鸿沟,为905厂的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守的基础。这期间,他付出了很多很多,也得到了事业上的回报。

  无怨无悔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的人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有的人因不断进取而无悔,或许有人就没怨过、后悔和不后悔的事,卢振达在905厂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至今不后悔。
    卢振达就是想报答祖国、报答党;他始终想做点事,不至于一生碌碌无为。他不想东跑西窜,不断改换门庭,像一条流浪的狗。没有自己的主义,没有归属感,没有忠诚感,也就难于有成就感。父母在时,他感到有两个家,父母不在了,他虽失去了童年的家,但他仍有播洒过汗水的家,因而他不后悔。“之所以能做点事,是因为有上一代人的付出,也有我们这一代人中许多老同志(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帮助了我,让我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因此,我是他们事业的延续,生命的延续,责人和义务的延续。”想想离开的人、死去的人、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及活泼可爱的下一代,想想我国在重要稀有金属钽及其延伸产品已达到国际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及党和国家对自己工作成绩的肯定和给予自己的荣誉,他很是满足,为自己的“家”执著追求的人是无怨无悔的。
    作为党培养出来的老技术干部,多年来,卢振达看到了企业、行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感到非常高兴。他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家企业、这个专业,也奉献给了国家,他为此而自豪。人是要有点奋斗精神的,他终身无悔!来源:黄海晨刊


版权所有  日照黄页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支持 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地址:五莲县安阳路001号(实验中学对过) Email:rz96114@163.com  联系电话: 13863309456 0633-2222114     访问统计
鲁ICP备05048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