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有一处景致,竟与有着“岱宗”之称的泰山和“海上第一名山”的崂山齐名,就连山的名字都是朝廷所赐。只因山川之秀之奇为人称道,其中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称颂到“其山奇秀不减雁荡”。

说了这么多,你想起是哪里了吗?
对了!它就是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东南的五莲山。
这里曾经是苏东坡“聊发少年狂”之所在。
究竟为哪般?让我们走进五莲山,近距离一探究竟。

如果驱车前往,建议还是走五莲山西门较为方便,可以直接攀登五莲山。并且西门停车还是免费的。
从东门入,也可以乘索道直达山顶,省去了爬山的过程,直奔主题———光明顶。

从西门检票进入,便见两边树木葱茏,枝繁叶茂。有野生的杜鹃花,还有高大的栗子树,上面结满了毛茸茸的果实。
前方一座龙纹石牌坊,矗立在通往山上的路中央。
弯曲盘旋的四条巨龙,或是龙腾九霄之状,或是云中穿梭之形。时而张牙舞爪,时而口含雨露。

龙纹石牌坊的出现,似乎也印证了“五莲山”之名,来自朝廷的恩赐之说。
上山的路有点崎岖蜿蜒,好像告诉人们,此山并非等闲视之,轻松就可拿下。

上山的途中,我们真正见到了诗人苏东坡赞美五莲山的“奇秀不减雁荡”。
巨石之上,这几个字苍劲有力而又线条柔顺,字体圆润而不落俗套,如同这山中的每一块巨石。

千百年的风化演变,五莲山的每一块石头似乎都具有了灵性和个性。
圆润的外表,早已证明了它不是从前的那位追风少年,风雨沧桑在它的身上已经留下了印迹,即使外表坚硬如花岗岩。
但抛却外表,内心依然如故。这就是五莲山的精髓。

山中的一道道溪水,就像是五莲山的“五线谱”,有时潺潺的流水,如同那舒缓的轻音乐,撩拨着游客的思绪,让人想起了伯牙与子期。有时又如同那着急赶路的行人,哗啦啦的声音,像催人奋进的乐曲,慷慨激昂。
涓涓细流有时汇成了一处小潭,牵绊住了行人的脚步,有人掏出了手绢,用清澈的泉水浸湿,擦拭着脸庞,心头不免为之一振。

小潭周边生长着茂密的树木,阳光照下来,都被树叶遮住了大部,地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痕迹。
山中起雾时,这里更是云雾缭绕,缠缠绵绵的。
呼吸着这里的清新空气,只待了一会儿,人似乎瞬间没有了疲劳之感。继续向上攀登,便看见两块巨石形成的石门,一面是陡峭的石壁,一面是灌木丛生的山谷,此处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登到半山腰时,就可以俯瞰周边的群山了。
初秋时节的五莲山,并没有失去夏天的风采。树木依然青翠,山谷间,石缝中,落地生根,枝叶努力地伸展着。远望群山之间层峦叠嶂,绵绵不断。

似乎只有登上了光明寺,才能真正了解五莲山的奇秀之美。
“登东山而小天下”的豪情,很快便被眼前的瑰丽山色所代替。
茂密的树林,包围着,缠绕着一座座山头,让裸露的山石不再孤独。坚强的石头此时似乎也有了些许秀气和柔情。
或许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这般神迹。
今天,大佛像的出现,让五莲山更增添了一些神秘。禅音袅袅之间,人们把心暂时归之于山林。
让奇秀之美塞满你大脑,让心旷神怡伴你同行,这就是五莲山之魅力。